首页 >  新闻动态

【榜样的力量系列报道】最佳行业模范 田常青——扎根精神科二十七载 做守护心灵忠诚卫士

发布日期:2025-01-19

【榜样的力量系列报道】最佳行业模范 田常青——扎根精神科二十七载 做守护心灵忠诚卫士



    田常青,中共党员,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精神康复中心主任、综合治疗一科主任兼医疗组长,同时担任主任医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心理治疗师。中华消化心身联盟内蒙古特约常务理事,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,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,中法首届精神运动康复委员会第一届委员,中国康复委员会委员,内蒙古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,内蒙古、呼市两级医保特聘专家,内蒙古精神科规培、转岗医师理论和实践带教教师,内蒙古医科大学精神病学带教教师,内蒙古医师协会康复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,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康复学组副组长,还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司法鉴定、残疾鉴定专家 。

自1998年投身工作以来,田常青主任辗转于医院多个关键科室,在改良电痉挛治疗室、神经内科、精神科临床重症及康复病房积累了丰富经验。期间,他先后前往北大六院、上海精神卫生中心、北京安定医院进修精神病学专业知识,并在内蒙古医科大学进修麻醉学。




为助力患者早日康复,田主任不辞辛劳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详细诊察每一位患者;下班前,还会再次巡查病房,及时调整诊疗方案。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,他总能精准识别出具有冲动、自杀、外逃企图的患者,同时密切关注伴有精神障碍患者躯体方面的变化,迅速采取相应措施,有效保障了医疗质量,降低了医护服务风险。
田主任所在科室的患者,很多需要长年住院,部分家庭经济极为困难,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。为帮助这些患者,他积极奔走,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慢性精神障碍患者争取“国家重性精神疾病”“呼和浩特市贫困精神疾病”及“呼和浩特市残联扶贫济困”等项目资助,切实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。在他的倡导下,科室成立了爱心基金,科室员工也纷纷为贫困患者捐衣捐物,传递温暖。




门诊工作中,田主任同样展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。每次出诊,面对近百人的门诊量,为减少患者等待时间,他在前一天就开始控制饮水量。不仅如此,他每次出诊都会提前90分钟开诊,常常忙得连午饭和晚饭都无暇顾及,患者和家属们深受感动,亲切地称他为身边的“平民主任”。
在学科建设与科研方面,田主任也成绩斐然。2018年11月,他带领医院精神康复团队制定了《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康复重点学科评审标准》,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。2019年4月,团队成功获评中国医师协会首批“全国精神康复示范基地”。2020年,他再次率领团队荣获中华医学会“精神分裂症回归社会特殊贡献奖”。2024年,田主任凭借突出贡献,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“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”荣誉称号。此外,他主持的“内蒙古网络依赖大学生心理、行为和不同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及早期干预”课题被内蒙古医学会评为医学进步三等奖;撰写了三十余篇国家及省级论文,并主编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障碍的识别与处置》一书,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广受赞誉。




田主任常说“医生应该善待病人,尤其是精神科病人,更要注重人文关怀。得病的患者不需要有病德,但当医生必须有医德,尤其作为共产党员更要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。”在他看来,尊重病人、敬畏生命是医生应有的基本素养。扎根精神科27年,田常青主任凭借精湛的医术和真诚的服务,赢得了无数患者和家属的信赖,也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,堪称守护心灵的忠诚卫士。